來自蘇門答臘北邊託巴湖區的藍色巴塔克(Blue Batak),則另有些故事可講:
藍色巴塔克以蘇門答臘北部的原住民——巴塔克族命名。巴塔克族以信奉基督教爲主,事實上,它纔是“曼代寧”族的母裔,在《咖啡學》一書中亦曾提到,蘇門答臘咖啡被廣義通稱爲“曼特寧”,事實上應正名爲“巴塔克”,然而歷史因素已積非成是。
這個地區地勢平坦,海拔高度約1550-1650公尺,土質肥沃度中等含豐富的有機物質,咖啡樹大部分都有遮蔭種植,傳統上遮蔭樹能夠維持溼度且增加土壤肥沃度,大部分的咖啡婦女都以徒手進行包涵 除草、施肥等,咖啡櫻桃轉紅成熟時以人工採收並由人工去果肉,溼的豆莢會放到一個塑料袋裏放上10-12小時發酵,然後以人工將果膠、漂浮物以及外殼去除很少用到機器,與中、南美洲不同的地方是印度尼西亞咖啡豆獨特半水法,也是當地巴塔克族傳統的溼剝除法(wet-hulled),當地人稱之爲Giling Basah。(關於溼剝除法,希望之手那段會有更詳細介紹)
它有着桃香、甘草香、菸草、肉桂和甘蔗的甜香,苦味則是類似柚子皮的甘苦,溫和低酸度,層次分明,酸值活潑,醇厚度豐潤。複雜度高,乾淨清晰,典型的印尼豆香料味,時間冷卻後轉爲葡萄甜最後一支,來自於Coffee Review的推薦:
印尼塔瓦湖希望之手。
塔瓦湖位於蘇門答臘亞齊省(Aceh)北方的嘎友山(Gayo)山區,此區橫跨遲到兩側的印尼,溼熱的熱帶雨林氣候雨量豐沛,又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給咖啡帶來豐富的養分。但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,直到1924年纔開始有咖啡種植。當地的農戶多半採用傳統遮陰且不施農藥的有機式栽培。
當地氣候潮溼,帶殼豆經初步的水洗、發酵處理後,經一到兩日的暴曬,生豆含水率雖仍有30%-50%,當即先剝除種殼再繼續幹燥,以縮短生豆乾燥的作業時間。大約再過2天的乾燥時間,就能讓咖啡生豆的含水率降至12%-13%。印尼這種獨特的半水洗處理法在當地稱爲Giling Basah,又稱爲溼除法(wet-hulled)。
這支咖啡豆在中深度烘焙的表現爲:迷人的草藥香氣、烘焙土司味、堅果、雨後青草、香料松木味、焦糖奶油。

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,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,新鮮烘焙 24H發貨。
Tmall link:https://qianjieshipin.tmall.com
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「前街旗艦店」